年例日子织起儿时的歌谣,在文化的星河中绽出绚丽的光彩。
年例通常立于正月时期,是粤西独有的迎新方式,每个村都有自己举行年例的日子。
游神,是年例这天的第一项活动,即请神出山,游神队伍走遍村头村尾,将福撒满大地。
抢到彩旗,是我们所有小朋友的“梦想”,他是跟在游行队伍后的通行证,也是今后一年小伙伴们互相炫耀比较的资本。
我渴盼拿到彩旗,天蒙蒙亮,我衣服一套就奔向山尖的小庙。远远望见空荡荡的庙地我心一凉,回首就瞧见那些晃动着彩旗的孩子,在游神队伍中蹦跶着。
没抢到彩旗,只得踢着石子走下山。
自那鼓声号角从远处叫嚣的第一声,村口就已经挤满了人了。在熙攘中,绣着金丝台边的轿子先显出身来,被几个壮汉抬着。其上是神像并腿端坐,脚踩绣花鞋,头顶花冠,冠上垂下的珠帘半掩着那对弯眸,身上的红袍长长躺在轿底。全像由丹青颜料着色,似芙蓉傲然舒展,面色红润,唇瓣殷红,可算精致。
他们身后跟着的是吹打鼓的红马褂衫子。他们头巾带左右摇打着,踏着大步,踩着节拍不紊不乱地前进。那双结实黝黑的手臂把着鼓椎,敲动鼓面,鼓面陷下粒粒凹槽。他们鼓动起来,鼓声撼着周围的空气,爆出阵阵声波,颤动野草。吹小号的人们也颇有一番气势,鼓起两腮,是高亢嘹亮的音色。他们与鼓声融为一体,侧耳倾听,只觉着像万马奔腾,海中掀浪,百兽齐嚎,烧起熊熊烈日,万丈豪情。
大群的孩子举着旗在队伍后面也不怠慢,神气地扬着高高的旗子,步子应和着热腾腾的鼓点发疯地跑着,还时不时回头殷切地望,瞧那彩旗随着奔跑的风舞动。
鼓声号角,吆喝,笑声搅和着溶在空气中,空气也热粥似的冒着气儿。听着这响动,我原本心中觉着无味的白水也沸腾起来。跑起来了,扬起心中的那面彩旗,随着队伍赶下山坡。
那祥龙队伍环绕毕整个村落,便来到一处空地,量丈着,在一处空地停下,将神轿子着摆上,共村民们前来祭拜。
奶奶涌上前阖起眼,深深的附下腰,嘴里念念有词:“祝我们囡儿读书顶顶,祝我们的庄稼好收成…”我望向奶奶,不解地也掰扯两下手。
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奶奶,为什么年年都要抬轿子,年年,都要有年例。
奶奶愣了下,眼睛望着路的尽头,眼里亮亮地闪着光:“奶奶我呀,那时我也像你,迷迷糊糊地跟着大人过这个年年都有的日子…现在我想…年例就是一种精神吧!
是啊,那是一种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精神。大家企望着在新一年的年头,为自己集一身福气,让家人平平安安,庄稼有个好收成嘞。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精神,是值得传承下去的精神。
在繁忙的城市中,我们或许很难再体会到那一份对未来生活最纯粹最干净的希望了。万幸,在我的家乡,那个偏远的小镇,年年都会有个个淳朴的农民,扛起轿子,摆上自家最好的酒肉,虔诚企盼着这崭新的一年。
念年例,年例是热烈的,念年例,年例更是充满希望的。在时光的滚轮拓印过的岁月里,每一片终将定格下这美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