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裴回
生夫天地逆旅,跋涉人世之间,我们时常看似身心自由阅尽千帆,但却未觉囿于社会编框的剧本人生之中。然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提醒我们:“请一定要对自己保持诚实,过那种自己满意、认可的生活。”诚哉,于社会期待中追寻自我期待,向外回应社会期许,向内与自我周旋,我们方可于这“悬浮的时代”做一根坚韧的芦苇。
无可否认的是,社会掀起的风沙无时不刻卷携着我们向前进发。掠过社会期待的风帆,我们窥见前进方向,把握自己肩负的使命,看清生于世的价值。揆古,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怀揣着天下黎民苦秦之心,高呼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誓要击溃暴秦;酌今,乡村医生李春燕为了父老乡亲选择留在落后乡村,以“最后的赤脚医生”的名义燃烧自己,救死扶伤。马克思一言蔽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一抹抹根自社会深处的殷实目光,总于无形之间敦促着身作一个个社会节点的我们,向光而生,向社会的呼唤前进,不断追寻到人生的价值。
然而,社会期许或许给予我们一定的推动,却有可能演变成桎梏。社会期待所具有的群体性与普遍性注定其终究会有与个体独特性脱轨的一天,在此情形之下,倘若个体缧绁于所谓的社会期待,抛弃了自己对自身的定位,那么个体终将会沦落为无力苍白的无物之物,成为社会的奴隶,被赐予的成就感随着俯拾皆是而一文不值了。
于是,保持自我期待无疑是在随波逐流之间把握船舵的不二法门。毛姆指出,少有自我意识的人最有机会获得幸福。留存着自我的期许,于是在这大千世界间葆有着自我的小千世界,我们于其间聆听自己的声音,窥见人生的真谛。且看,陶渊明不被世俗定义,不被流俗沾染,借东篱之菊敬献给自己的生活;还观,日本网红奶奶西本抛弃了设限的人生,在耄耋之年仍绽放着生命活力风采。正如弗洛伊德所颂唱:“本我所在,自我所依”,撕掉预设的标签,挣脱定义的边框,跳出社会下定的标准答案,方可在社会漩涡之中活出自己的节奏,寻得只属于自己的迦南美地。
事实上,我们追求社会期待,让灵魂腾跃而非淹没,升华而非消解;我们追求自我期待,张扬而理性,独立而坚定。社会期待赋予自我期待的价值符号;而自我期待构筑而发展着社会期待,二者间的平衡与契合,正是吾侪青年所要追寻。然反观当下不少人,或屈服于外界的意志而栖栖遑遑,或盲目追求所谓个性而被时代抛弃。殊不知,对于社会期待与自我期待,唯有相辅相成才能锚定人生的价值取向;唯有相行并趋才能绘就精彩人生。以社会期待庇佑自我期待,以自我期待契合社会期待,我们方能寻得个体与社会相互托举下的齐头并进。
愿你我青年于社会处展尽蓝图篇章,于内心深处寻得生命真谛。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长风催。且借人间二两墨,山川作绢书华章。
这里荷蕙,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