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曾言:“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是一个国家中最具生力的人,是在时代漩涡中最先“摆脱冷气向上走”的人之一,是肩扛历史重任、破开时代荆棘的人,是“一国之旭日、一国之初春、一国之未来”。
回望风雨如晦的旧中国,新青年们执起新文化的炬火,用科学与民主的精神为国家注入适应时代变化的活力;再看今朝,值此日新月异、风云变幻的新时代,吾辈青年更应接过使命担当之火,驾奋进之舟,在壮阔的新征程上一往无前。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人民日报》的妙笔,去看看那些关于“青年精神”的精彩论述吧~
文段以时间变化为线索,将过去与现在的青年事迹进行对照,凸显了不同时期的青年人身上相同的时代担当与奋斗精神。作者运用借喻手法,以“绚丽之花”喻指青年的奋斗成果,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于青年奋斗成果的赞美之意。句式“忆往昔……看今朝……”可用于论述事物/概念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凸显和强调文章主题。
例如,当我们写到“家国情怀”这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这样写:
忆往昔,范仲淹即便在“处江湖之远”的困顿时刻,仍旧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之声;看今朝,黄文秀在名校毕业后毅然走回大山,在乡村的土地上挥洒青春的热血与激情,为家乡的脱贫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时代更替,不变的是有志之人心系家国的情怀。
2
回望征途千帆远,翘首前路万木春。代代青年在祖国的伟大变革中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翻开历史的书卷,便可看见他们的传承;点燃时代的明灯,方能让续航传唱不息。如今,时代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吾辈青年定要承继先辈的精神,续航先辈的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持长剑纵马,执妙笔生花,不负年华!
解析:
文段首句总起全段,作者使用对仗的修辞手法,再以“千帆远”象征祖国过去的伟大变革,以“万木春”来象征我国光明的未来前景,既充满诗意地回顾了过去的奋斗历史,又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紧接着,作者承接上文,再次强调了青年在祖国的历史进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联系当下现实对青年人发出呼吁,气势磅礴,极具感染力。句式“翻开……的书卷,便可……;点燃……的明灯,方能……”可用于论述事物的历史、意义。
例如,当我们写到“科技创新”这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这样:
翻开科技发展的书卷,便可领略知识如清风般吹散蒙昧的魅力;点燃创新的明灯,方能照亮时代发展的前路。
——《以青春之名,扬奋斗之志》
解析:
例如,当我们写到“追求理想”这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这样:
追寻理想的过程,不可须臾或缺的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毅无畏;是“精感石末羽,岂云惮险艰”的坚韧不拔;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锲而不舍。
解析:
例如,当我们写到“文化”这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这样写:
在文化保护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于文物修复行业,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发扬的底气;在文化传承的舞台上,越来越多的文化传承人将优秀传统文化同现代科技相结合,将时代精神融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中,这是传统文化在当代重新焕发生机的保障;在文化传播的前沿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在国际舞台上以傲人之姿绽放光彩,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仍具有魅力的有力体现。
——《青年何谓,青年何为?》
解析:
文段以设问的手法开头,一句“青春何谓?”总起全段,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紧接着,作者在自问自答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多个角度、层层递进地论述了“青春”一词的丰富内涵。句式“……何谓?是……,是……,是……”可用于举例论证或引出论点。
例如,当我们写到“大国工匠”这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这样:
工匠精神何谓?是黄旭华潜心深海三十余年研制核潜艇的坚守;是张连钢带病请命,铸造亚洲自动港奇迹的刚毅;是任新民于祖国一穷二白之时毅然回国研制导弹的赤子之心……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罗列当代青年应当具备的三种品质和态度,层层递进地阐明了青年应当以怎样的精神面貌书写青春篇章。文段结构工整,逻辑清晰,极具感染力。句式“要有……要有……要有……”“以……以……以……”,可用于罗列某人或者某个集体的行为、措施、思想态度等。
例如,当我们写到“保护环境”这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这样写:
美丽的中国画卷,不仅要有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更要有惊鹊鸣蝉、蛙声一片之蓬勃生机;要有黄昏时暗香浮动、红杏绿柳之清新淡雅;要有萋萋芳草、葳蕤树木之葱茏绿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人们才能走向繁荣昌盛、永续发展的未来。
学习了这些精彩文段后,小纸条们有哪些收获?你还搜集了哪些相关主题的优质作文素材?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 本文文字版权归纸条App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