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习近平主席为“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
他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
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
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
吴 天 一 :高 原 上 的 白 衣 战 士
1958年,吴天一作为医护人员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支边青年的高原反应、边防将士的高原病、青海人民的心脏病,吴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那时起,他就认定:“高原医学,是一辈子的事。”
高原病的相关研究需要普查95%以上的自然人群,吴天一便坚持进行了数十年的样本调查。高原上居民分散,为了尽量不落下任何一家人,他会每天都要跑上百里路。崎岖的冰川上车祸频发,55年来,吴天一骨折过14次,2次险些丧命,却从未想过放弃。
20世纪90年代,吴老为解救急性高原病人设计的高低压综合氧舱建成。面对有风险的人体实验,吴老毫不犹豫地身先士卒。他说:“我设计的,肯定我上。”然而,这次的实验操作问题导致吴老四次鼓膜穿孔,听力大不如从前。
如今的吴天一年事已高,但他依然热情高涨地奔走在第一线。他放弃了与远在美国的家人团聚,留在中国为高原倾注全部的时间、身体、情感。他是雄鹰般不惧狂风、不畏险川地翱翔在青藏高原的战士,诠释了医者的博爱与担当。
崔 道 植 :中 国 刑 警 之 魂
1955年,21岁的崔道植从部队被抽调到黑龙江省公安厅,成为了共和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从此开启了自己长达66年的从警生涯。
自从警以来,崔道植一直奔忙在各个案件现场、鉴定实验室,兢兢业业调查案件细节。他亲自检验鉴定了超过7000件痕迹物证,解决了许多鉴定过程中的关键、疑难问题,纠正了某些权威技术部门的错误结论,协助抓到真正的犯罪分子。
1994年,崔道植退休,但他并未就此离开热爱的刑侦事业。他集中梳理归纳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撰写、编辑了一系列论文与书籍,在刑侦理论研究层面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诸多学术空白。
当国家破案工作遇到困难时,崔道植仍旧会义无反顾地赶往一线现场,努力为案件打开突破口,带领年轻的刑侦工作者们不断攻坚克难。
如今,崔道植已经87岁高龄,但他说:“只要我的眼能看、腿能动,我就要为党的刑侦事业工作到最后一刻。”从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到中国警界重大疑难刑事案件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保卫祖国的事业,不负肩头的使命与内心的信仰。
黄 宝 妹 :纺 纱 技 术 带 头 人
1944年,13岁的黄宝妹为了赚钱养家进入一家日资纺织厂。她一天工作12个小时,动作稍稍慢一点就要遭受一顿毒打,受尽了资本家的剥削。
为了报答祖国,黄宝妹积极入党,将满腔热情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她说:“要么不做,做就要把它做好。”
在工作过程中,她不断精进、探索技术,不仅创造了“单线巡回、双面照顾、不走回头路”的合作路线,让工作效率翻了两倍;还首创“逐锭检修”法和集合器,有效减少飞花浪费。
因为出色的技能,黄宝妹被评选为全国劳模。为了留住真人真事,谢晋导演带着摄制组来找她拍电影,让她自己演自己。电影上映后赢得了很多人的夸赞,还有不少人建议她“弃工从影”,但黄宝妹没有丝毫动摇。她相信专业精神,认为自己的专长是在车间里工作,而不是当演员。
黄宝妹一直在车间工作到了退休,满足地说:“这是我喜欢的工作。”这位老人用一生诠释了对劳动的热爱,为建设祖国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陆 元 九 :自 动 化 领 路 人
1945年,陆元九公费到美国留学。在这里,他拿到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被麻省理工聘为研究工程师。美国科研环境好、扶持力度大,可他心里始终惦记着彼时一穷二白的中国,想为祖国的科研做出贡献。
回国后陆元九被分配到自动化研究所。担任副所长的他事必躬亲,没有研究方向就创造研究方向,带领大家制作出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首创“回收卫星”概念。他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技术,著作《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极大推动了我国惯性技术发展。
陆元九常说:“如果技术搞不清楚,腰杆子就不硬。”
繁重的科研之余,陆元九还身体力行地培养青年学子。他会亲自给青年讲授英语和专业知识,倡导航天系统培养研究生,为我国航天事业输送了一批批优秀后辈人才。
这位拓荒者用半生深度参与了我国自动化从无到有的崛起,体现了一个赤子对祖国的热爱与回报,也诠释了作为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执着探索。
20世纪80年代,因高炉风口烧损严重,全国钢铁行业的持续发展受到制约。为解决这一问题,1984年,原冶金部决定组织“贯流式”新型高炉风口的研制,但由于焊接难度大,冶金部只打算将本体和端头制作交给湘钢,而最棘手的焊接任务则交给大型钢厂完成。
当时正值湘钢建设时期,每天完成本职工作后,艾爱国又跑到试验场地进行技术攻关。
有一天,艾爱国在高温下一直焊接了6个多小时,整个人仿佛从水里捞出来似的。然而,二十多条焊缝没有一条合格,这让攻关组的同事感到气馁,纷纷劝艾爱国放弃。但艾爱国不肯放弃,在总结失败经验后,他愈战愈勇。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3月23日,项目焊接成功,艾爱国带领攻关组实现了该领域的重大突破,并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3月,艾爱国曾作为人大代表受到邓小平同志的接见。
一战成名后,金钱的诱惑蜂拥而至,但艾爱国始终淡泊名利。今天,71岁的艾爱国仍以老骥伏枥的姿态继续奋斗在焊接工作的第一线,将所掌握的知识无私分享给同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艾爱国”。
工匠精神是一种劳动奉献精神,更是一种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精神。它在时间维度上是“守”,耐得住漫漫岁月的磨炼;在技术传承中却是“破”,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不断攻克一个个新难关。
▣ 本文文字版权归纸条App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