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型:任务驱动型作文 | 地区:全国 | 年级:高一
①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黑塞
②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③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麓山中学读书节活动中,高一年级拟举办一场以“读书需博”(正方)与“读书贵专”(反方)为题的辩论赛。读书贵专或在博,你支持哪一方?为什么?请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和思考选定一方写一篇辩论稿,注意反驳对方的观点,确立自己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题型辨析
此次的作文题目类型是任务驱动型。不同于划定题目范围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规定作文话题的话题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在立意自定的材料作文的基础上,额外给出可选择具体任务的更创新的作文类型。因此,在评分时教师更注重任务的完成要求是否达标。所以在确定文章的立意时,要紧紧围绕任务要求去看材料,找到可以为立意提供支撑的支架。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步骤分为三大步骤:
1.通读材料,理解大致意思
2.找到任务要求,明确指令
3.带着任务指令寻找材料中出现的不同观点,结合自身情况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2 题干解读
具体落实到这个题目上,我们先来仔细地审题,也就是分析材料、明确任务。
① 材料分析/关键词
首先来看一下本次的任务。题目给了两个任务,我们可以择其中一项进行写作:
材料以一场辩论赛为主题,选择 “读书需博”或 “读书贵专”作为论述中心写一篇辩论稿。三则名言都是不同读书理念的佐证,因此可以提取出的关键词便是读书。
两种辩论选择透露出不同的理念方式:
“读书需博”强调读书的广度,材料中高尔基和鲁迅的言论与此对应,认为读书的数量与生命的眼界有关;如果没有先泛览群书,就不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就难以在自己最热爱的领域深入研究,成就一番事业;
“读书贵专”则强调读书的深度、精度,材料中黑塞的名言与之对应,表示真正有用的读书是要把眼下的书读熟、读通透、读出能对自己生活产生思考与哲理意义的东西。
不管是哪种观点,都能表明读书对人的益处,这便体现了读书的意义与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观点是千万要明确主题,非博即专。虽然鲁迅的话融合了两种观点,也是合理的,但在我们作文时则极可能出现观点不明确、易混淆的情况,以致于难得高分。无论是哪种选择,只要紧扣观点中心,适当运用素材,就可以拿到高分。
② 主旨总结
明确写作主题,在“读书需博”与“读书贵专”中选择其一展开论述。
③ 论述指导
题目要求以辩论稿的形式写作。辩论稿的格式应包括标题、开头、正文及结尾。
需要注意的是:
▣ 标题即辩论中心;
▣ 开头要简要介绍这场辩论赛并阐述自己支持的辩论中心;
▣ 递进式结构在辩论中尤为好用,正文部分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思考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阐述,例如从读书的功用即现实意义到读书对丰满精神世界的感化作用等等。此外在阐述观点的同时,注意要反驳对立论点,此时便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引用多个素材与事件相互印证,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论述。
▣ 结尾处多用抒情语言,升华主旨,赋予更冲击的能量。
3 立意参考
1)读书需博,广泛的阅读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2)读书贵专,通透的思考更能掌握生命的价值。
博览群书,涉猎广博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读书应“博览群书,涉猎广博”。
怎样读书,前人之述备矣。在这里,我不想掉书袋,我想结合前人先贤和高三学习实际,来谈博览群书的重要性。
郑板桥以为孔子为不世出之才,尚且韦编三绝,旧书不厌百回读,更何况我们,“其下圣人也远矣”,读书更应精专。诚然,读书贵专,不能囫囵吞枣;放眼看去,各行各业的翘楚,也多是读书精专的“科班生”和“学院派”。
尽管术有专攻的专才不少,但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通才,更是凤毛麟角。惟其如此,他们更容易“独上高楼”,有所建树。钱钟书横扫清华图书馆,终成博学鸿儒;达·芬奇,文艺复兴时代最杰出的“斜杠青年”于绘画之外,在雕塑、音乐、建筑、数学、生物、物理、天文等诸多领域也颇有造诣。
诺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玻尔认为,这些“百科全书式”的全才,就是他“人才图形”中的“金字塔式人才”,宽口径,实基础,复合型。而这一切,得益于博览群书。丰博的学识,厚实的底蕴,都是以后专业、事业发展不断井喷的源源动力。
读书贵专,固然是不易之论,但盯着专业,读教科书,读专业书,规划职业生涯,人生从此受限于半亩方塘,而不能眺望远方的星辰大海。
或许有人会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如在有限时间里,心无旁骛,皓首穷一经,其进愈深,而其见愈奇,岂不更好?殊不知,博览群书,是与精专阅读相向而行的,也是精进专业的“曲线策略”。
牛顿在思索宇宙奥秘的时候,经常从神学、哲学中获得启示,若有神助;杨叔子教授——理工科的院士,却陶然沉潜人文学科,这不是不务正业,而是从博览群书中获取朴素的智慧,洞彻大学之道。博览群书与精专阅读,是并行不悖的,它常常是换一种思维,打开另一个世界,进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就。
更为关键的是,读书越多,则眼界越宽,格局越大。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康熙皇帝,生于百年未有之大变格局的满清中叶,虚心好学,博览群书,汉学、西学,经史子集,格致之学……无不涉猎,惟其如此,使得是这个王朝的背影愈发伟岸,使得这个曾经茹毛饮血、骑射渔猎的异族政权,远迈汉唐。毛泽东于戎马倥偬之际,手不释卷,博览群书,涵养心怀家国的恢弘之气。他雄才大略的一生,早已从读书时代的书生意气中勾勒,从唐诗宋词的满口余香中氤氲,从读《资本论》的掩卷沉思中语法清晰,从读“二十四史”的圈点批注中更加浓墨重彩。
不惟帝王,一个人的成就,主要取决于人的见识、格局,而培养这些的最好方法,就是博览群书。
揆诸当下,很多人,尤其是我们这些紧张备考的高三党,往往视博览群书为迂阔之论,倒不如精读教科书、教辅书立竿见影。这些想法,究其实质,是一种功利意识。
庄子说“无用之中有大用”,博览群书,要敢于多读那些“无用之书”。或许,我们今天苦读精读的这些教科书,现在确是实用的——是得分神器。但真正走向诗和远方的,是那些课堂课本之外的无用之书。它濡染气质,积淀底蕴,成为滋养一生的学养。尽管它的作用,是缓释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学业繁忙,就拒绝博览群书。
未来社会,交叉学科勃兴,学科、领域之间的鸿沟壁垒,开始兼容互通,君子不器的通才、全才,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无疑是更具优势,更能适应社会发展,更能有“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自信从容。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博览群书,比读书贵专,更为重要!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观点明确,层次分明。文章格式得当,开门见山阐述自己“读书需博”的观点;后文的论述层层递进,从简要介绍博学之人到博学带给原本专业的用处,再利用格局和眼界过渡到一代伟人,继而转向实际生活中的学生。中间适时插入对立观点并进行反驳,也使得自己的论述更有信服力。全文脉络分明,层层深入,论述流畅。
材料丰富,论证得当。本文引用了大量的名人作为例子,从钱钟书和达·芬奇的多种职业身份,简单佐证读书需博的观点;再加以玻尔的名言证实全能人才的功用,极具说服力;下文又通过牛顿、杨叔子去论证“博学思维”的观点;更能通过康熙与毛泽东证明:博学能拓宽眼界与格局。作者能够恰当地安排在不同分点之下,使得文章详实有力,可见素材积累之丰富深蕴。
语言通俗且不失文采。辩论稿是说话的体裁,不能过于文艺,亦不能过于随便。作者在这一点把握得很好,通俗简洁的同时,还能做到体现文采。如成语的多次使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名人名言的引用等。文章的前三段,既有用到“我想”“更何况我们”这种比较口语化的词语,也能在中间穿插郑板桥习圣人孔子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事例。语言明白晓畅,符合辩论稿的写作要求,也拉近了与读者距离。
结尾呼应气势过小。文章读来一气呵成,观点鲜明,结尾收束略有仓促,气势稍显不足。作者以理性分析者的眼光去看待未来博学之人在社会的用处,更强调了功利意味,而没有提到精神世界的丰盈。如果能以抒情化、多手法的方式同时强调二者,如“他雄才大略的一生,早已从读书时代的书生意气中勾勒,从唐诗宋词的满口余香中氤氲,从读《资本论》的掩卷沉思中语法清晰,从读‘二十四史’的圈点批注中更加浓墨重彩”,在题目呼应及加深文章深度方面会更具亮色。
素 材 链 接
小纸条们看完这道作文题目有何想法呢?除了纸条君给出的角度,还有哪些角度可以写呢?不妨在练笔区分享佳作哟!
此外,看过今天的题目,不知道小纸条们对“读书‘需博’还是‘贵专’?”这一话题是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呢?欢迎大家一起在评论区交流分享呀~(^U^)ノ~
在纸条写作文也能升级打怪啦>>>
Hello这里是纸条周榜,根据本纸条内容进行作文练笔,获得“好看”标记可积5分,获得“精选”标记可积8分。本月打榜结束后,总积分超过25分就有机会获得「圈子达人」头衔和称号,银灿灿的小翅膀等着你!
此周榜纸条截止时间:2021年4月25日24:00
▣ 本文文字版权归纸条App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