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光线仿佛被微风吹散,撒落在他的肩上,融入了他的墨水,化成了他笔尖流光溢彩的华年。
红桶里的清水为墨,小区里活动广场的地便为纸,清水落在地面上会留下或浓或淡的痕迹。没到傍晚时分,便能看见他的身影。他手执一支毛笔,像出色的将领挥舞着手中的宝剑。提笔,屏气凝神,他全神贯注地构思着落笔点;顿笔,刚劲有力,仿佛水渍都要入地三分;收笔,一气呵成,龙飞凤舞般的字迹跃然地面。
他注意到身边好奇的孩童们,热情地招手让其也来体验一下这清水书法。对于勇敢上前尝试的孩子,他悉心地教导他们握笔的姿势与书写的方法。小孩子学着他的模样有板有眼地写着清水毛笔字,体会到了笔尖舞动的乐趣,得到了他热情的赞扬声,向旁边的小伙伴炫耀自己取得的巨大成就,羡慕得其他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都想来一展身手。在孩童们银铃般清脆欢快的笑声中,他的脸上也展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个小男孩望了望地上的清水字迹,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为什么不用墨水和纸练字呢?”
听到这话,他思索了一番,谈起了他关于清水书法的过去。
在他记忆的长河里,有一张张早已泛黄的照片,多数都模糊不清,而那张依旧清晰的便是他习字的那段时光。
他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书法,无需绚丽的色彩,只需黑白,无需精心的雕琢,只需挥笔泼墨,便能流露心中所感所想。然而,家境的贫穷难以支撑他练字的开支,笔、纸、墨、砚,那一样不用花钱呢?但他不甘于就这样放弃,便用鸡毛做了一支十分简易的毛笔,向别人借来字帖,打一桶清水便在地上练字,如此日复一日,以清水练习书法便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他说,书法是泱泱华夏的薪火相传,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它代表商周的形象生动,代表魏晋的文采风流,代表唐宋的鼎盛繁荣。
要让每一笔的蹁跹惊鸿,都成为熠熠生辉的光耀,延续历史的滔滔长流……
依旧不变的不仅是太阳落下地平线的告别,更是在余晖照耀下而散发浅淡光芒的那个身影与仿若用鎏金书写下的坚定信念与坚守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