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有很多种呈现方式,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向自己提问,自己思考,自己解决,自己承担。
众多学子因学业奔波,被迫投身于熙攘都市的同质化日常,然而这并非灵魂世界的独舞舞台。恰如叶芝所述,“世间劳役间,现实的单一确需承受,心灵的世界却应独立其上”。在纪录片《青春旋律:劳动者之歌》里,那群默默耕耘的人们,穿梭于田野和钢铁森林之间,短暂而重复的动作编织成一首首无声的交响曲。尽管岁月刻板,但他们的眼眸闪烁着诗人般的敏感,无论是在田垄边的静默守望,还是生产线旁的坚守瞬间,他们都以诗歌的心灵触碰生活,用心血勾勒出一幅幅生活与艺术交织的画面。
教育的步伐迈进现代生活的大舞台,将个体推至信息洪流的汪洋大海中,其中繁复芜杂且零星片段的知识泡沫,时常掩盖了深邃真理的光芒。它们以伪装的姿态环绕左右,误导视听,像磁铁般牵引视线,悄然侵蚀我们自主探究的能力。郭沫若曾言:“信奉现成实象谓之真实,违背真相则为狡黠,偏执一隅的所谓确证,乃为空转旋涡中的轻飘。”
我们在网络海洋中穿行,如同在漩涡边缘摇摆,稍有不慎便陷入其表层的喧哗。诚然,便捷的背后潜藏着虚假与浅薄,那些刻意挑选的‘事实’并非全貌,它模糊了界限,混淆视听,定义了一种名为‘快餐认知’的新现象。因此,我们既要善用科技工具,又需坚守理智立场,拒绝盲从,始终保持对事物本质的深度洞察和批判性理解。”如此,方能在数字浪潮中立定脚跟,而不至于迷失自我,成为时代的清醒观察者。
当我们沉迷于网络带来的便利,失去了独自思考最后只会变得毫无用处。在学业中,生活中依然如此,到最后只会害了自己,小的来说很难有进步,大的来说关乎于国家存亡,若作为新时代青年没有清醒独立的思想,只会在民族存亡时刻落在队伍后面很有可能成为一个阻碍的因素,使得自己的心智麻痹不仁。人不能只有知识,还要得有用诗意看待世界的精神力量,还得有清醒头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保持冷静,从而行云流水的解决困难,化解矛盾,才能在大事大非之时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往大了说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需要年轻有为,头脑清醒的新一代力量,才能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