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纸条 -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语文教育一看就能用的作文素材

青山

我的祖父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我同多数青年一样,闹罢课,整日上街游行。”

一日归家,大哥同父亲都在,大哥身旁还站了个着白长衫,脚旁摆了一箱子书的年轻人,我不曾见过。大哥同我讲,由得我日日撒欢罢课不是办法,便为我寻了一位先生授我诗书。

先生便就此住下,每日清晨授我《论语》一篇。

只是我不爱《论语》爱革命。

起初听着,只觉无趣。不及多时,我便发现自己开始厌恶这个木讷少言、迂腐不堪,满嘴“之乎者也”的青年人。开始只是在课上故意岔开去,讲些游行时惯喊的反封建话语。见他并不恼,我也无趣,胆子也愈发大,几次三番在大哥、父亲面前摇头晃脑讽道书生的百无一用。

他倒没什么反应,不过木讷地看他破得快散架的书。大哥警告我不要再讲。

一日约三五好友同归家探求所谓革命真理。散席后仍胸中浩气在,热血沸然。出门静心,却见先生缦立在房门外,携他的《论语》立得挺拔,却低着头。

出于礼貌,我喊了他一声,拔足便走。

先生喊住我。我转过身,第一次看见他的眼睛。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眼睛。澄澈干净,又好似一湾深不见底的潭水,藏了很多故事。

我问先生怎么了。

“秦山,你还小。你还不能理解什么是革命。真正的革命是与生死挂钩的,从来不是上街游行喊口号的事。”

心中熊熊热情像是突然被冰水浇灭,只余下呛人的烟。虽然不愿承认,但我似乎无法驳斥他。我的言语显得好苍白,只能强撑着冷笑:“我不懂革命。莫非还是你—介无用书生懂?”顺势劈手将他的《论语》扔在地上,散页落了一地。我头也不回地去了,留下他和满地的狼藉。

他看起来有些狼狈。可我一点儿也不痛快。

翌日清晨,先生仍旧来教我《论语》。本想躲过这一遭,却瞥见他手里重新装订好的书,不知为何就坐下了。先生仍旧同往常一样低着头,仍旧木讷少言,仿佛昨日同我讲话的人不是他一样。

我又看不见他的眼睛了。

晚间起夜,寒风萧凉。瞥见许久未归的大哥屋竟是烛火一两点,隐隐透出些光色来,便喜得忘却夜里寒凉,迫不及待地想去见他。

刚走近,便听到父亲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不大真切。“......你此番是非去不可么。”

大哥答:“是组织给的任务。”顿了好一儿,“起义的事情组织自有安排。我只是不大放心家里。您,秦山,还有千山。”

我不知千山是谁,便凑着耳朵继续听。直至先生的声音响起,同白天给我讲《论语》一样,不曾有波澜,又好似一切尽在掌握中。

那一晚风雪盛大,恍惚间,我听不到先生说话。

隐约听见脚步声靠近,我赶忙跑走,假装不曾来过。

第二日果真不见大哥踪影。我也不提。

接连几日无事。先生仍旧教他的书,我也仍旧上街,不过很少能像先前那样热血了。先生那日说革命是与生死挂钩的事。我总不免挂念起大哥来。

还是隆冬。那日实质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先生教完了最后一课《论语》。我畏冷,也不愿出门,只赖在房内读书。

将近晌午,起身却发现院中黑烟滚滚。忙出门看,却是先生在烧他的书。我愣住了,先生怎会烧他的书,这是他的命呵!

劝阻的话堵在嘴边。只是刻薄惯了的嘴里再难吐出一句温和的话。

我立在先生身侧。问先生,“先生不曾给我留一本么。”

他并不回头看我。起身拿了他的《论语》给我。

我不知该做什么,只是拿过书。上面缝补痕迹明显,摸上去像一道好长的疤。我发觉自己并不能做些什么,便回了屋,一路无话。

第二日,睡至日上三竿,正讶于先生为何不叫我,却听好友在外边拍门。我起身开门,他同我讲:“你的先生,他,刺杀了那个日本军官!”我呆立,忙问他,先生在哪里。

“他刺杀成功后便饮弹自尽,很是果决,不曾给那些日本人下手的机会。”

我一时语塞,只觉得我应该是流了泪了,脸颊温热一片,冲上街去找先生。

街上尽是人。我寻不到先生。况且他素爱低着头走路,我又该如何看见他的眼睛。

好友说,不必找了,事发在日本军旗立着的那边。何况遗体已经被日本人拉走。向来素净的白长衫上,已染了尘灰。

我站了很久。我这次应当是明白革命是同生死挂钩的了。

风雪渐渐大了起来,我好像又看见他碧潭似的眼睛。可是先生啊,这一次我一定会认真听你说话。

人散了许多,在漫天飞雪里泪流满面的我像个另类。

一位老先生来问这是怎么了。好友帮我同他说了,我又是泣不成声。

“好一个可畏的后生!可惜了,年轻人。”老先生叹道,“小兄弟,他是你什么人?什么名讳?”

解千山。他叫解千山。《论语》扉页上用瘦金写了的。

“是我先生。”

“只解千山唤行客,谁知身是未归魂。”

青山像先生,青山不说话,先生也不再说话。

先生像青山,我是诗人,诗人能读懂青山,我也能终懂先生二三分。

原来先生都懂,先生也还正青春。最最木讷最最冥顽不化的是,我。

“先生不是百无一用的先生。我是,最百无一用的徒弟。”

“祖父年轻的时候糊涂过,总想青年就要一腔孤勇,直到我先生就义才明白,深思熟虑、百折不挠、忠于理想、无畏赤忱方是青春。我的先生不曾看到的世界,我替他看到了,往后的世界,是你们的。”

祖父讲完,坐在他的太师椅上叹一口气,抚着摆在身侧的《论语》的伶仃疤痕,眼睛仍眺着远处黛青的山。不知是在寻年轻的自己,还是在寻年轻的的先生。

“后来我在《论语》里找到一张先生夹的纸,上边写着我大哥起义失败,英勇就义的讯息。大抵从那时起,我真正理解了先生,看到何为青年。”

千山已逝,千山未远,我想祖父的先生一直不曾离开。在他们的注视下,我们这代人的青春正在展开。

—————————

二十五届语文报杯“正青春”参赛作品

全国金奖

觉得合适,再发一次

老师给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