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纸条 -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语文教育一看就能用的作文素材

高中练笔展示:双向奔赴

既是双向奔赴,何惧风雨兼程?


法国作家西蒙娜·波伏娃在《越洋情书》中写道:“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这种为了维护彼此的关系而共同努力的行为,被称为“双向奔赴”。当下,“双向奔赴”一词可以用在各种关系中,人与人如此,人与国如此,国与国更是如此,世间万物皆同此理,只有双方都真诚付出,关系才会更加真挚和宝贵。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回顾↓↓↓

高中练笔:双向奔赴

法国作家西蒙娜·波伏娃在《越洋情书》中写道:“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这


本期练笔同样是“名言+启示”类材料作文。这类作文看似“简单粗暴”,实则内含玄机,往往是“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总的来看,本次练笔大家基本上都能够按照“并列式”或“递进式”的结构从人与人、人与国的奔赴写到国与国的奔赴,很好!这说明大家对议论文的结构是有比较好的把握的。但细节部分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更上一层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练笔中存在的问题吧~

一、例子论述不当,没有突出“双向奔赴”

这道题目的一大难点在于对“双向”的理解和论述。因为我们平时在积累素材时基本上都是单向的,比如某人为国/实现梦想做某事、某人遇到困难但坚持不懈等等。但是这道题目所需要的是“双向”的论述。所以,如果我们还是像之前那样去举例,就很容易出现一种例证看似合理,又好像不够贴切的现象。

比如: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人与人的相遇是一首没有曲调的歌,双向奔赴则是为这首歌奏响了高潮。且看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的真挚情谊,绸缪之间,留下了“千年万岁,椒花颂声”的愿景;且观元稹和白居易的惺惺相惜,梦醒之后,发出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思念;且闻刘禹锡和柳宗元的一见如故,谈笑之间,许下“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的希冀。人生得一知己足以,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可见人与人的双向奔赴是如此真挚,如此动人。

这段论述句式工整凝练,语言优美,形式上是很漂亮的。但是举例论述的侧重点比较偏向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谊,没有把“双向”和“奔赴”这两个词的含义在例子的论述中突显出来。本质上不是例子选得不好,而是在具体论述时没有把例子用好。


那“双向奔赴”应该怎么写?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段:

君可见,伯牙与子期于志趣相投中双向奔赴,成就高山流水的美谈;君可见,廉颇与蔺相如于消除隔阂后双向奔赴,留下将相和的佳话。试想,倘若并非怀揣真挚,子期如何能于高山流水中听出伯牙的悲欢离合?倘若并非心怀真诚,廉颇如何能发出不如相如之慨叹?由是观之,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将打碎壁垒,造就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体的共同进步。

同样是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情谊的论述,但这一段先点出论据,再对论据中双方的情感作进一步论述,重点突出了双方的“互动”与“共同”,把“双向奔赴”的感觉论证出来了。

阿君知道,部分小纸条会在选论据对应观点上反复纠结,总觉得找不到最合适的“天选素材”。但更多时候,“天选素材”其实就在你身边。灵活运用素材,更多时候其实还是在于你怎么看,怎么理解素材,怎么将素材对应论据。

比如,下面这两篇文章的话题都相对小众,一个是“愤怒”,一个是“家庭教育”,但作者对论据的处理都很到位~

《不失义勇之愤,不逾理性之线》

内 容 提 要  ▣题目类型:观点类材料作文▣适用主题:义气与勇气、觉醒抗争、人生态度、互联网时代、生命思考、善良

《正身而后有效,育心而后成才》

 内 容 提 要 ▣题目类型:漫画作文▣适用主题: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儿童成长、青年发展、榜样、独立、培育人才▣行文思路



二、切忌套话堆砌

在写到熟悉的话题时,因为对话题太熟悉,相关说法也比较熟悉,部分小纸条容易出现套话堆砌的情况。一般来说,这种堆砌的套话多半都是一些漂亮的抒情句。要知道,这类句子在结尾升华时有奇效,但大多不适于正文论述,更不能以抒情代替论述哦!

比如:

然而,要实现双向奔赴,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有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基础。如同航船需要舵手和船员齐心协力,才能乘风破浪,到达彼岸。只有当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共同奔赴星辰大海。
在实现双向奔赴的过程中,我们还需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珍惜彼此的陪伴。人生如同一场旅行,旅途中会有风雨也会有阳光。只有当我们懂得欣赏沿途的风景,才能在旅途中收获成长与快乐。同时,我们也要珍惜彼此的陪伴,因为正是这份陪伴让我们在旅途中不再孤单。
双向奔赴,不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告诉我们,只有携手共进,才能战胜困难,实现理想。正如古人所言:“同心协力,无往不胜。”这种精神的传承,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段论述看似在集中论述“双向奔赴”,但是通篇多是对“双向奔赴”的一些定性描述,且偏抒情,少有论据与论述过程。虽然语言很美,但是会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这也是写到如人生、爱国、成长、理想等熟悉话题时,很多小纸条容易出现的情况。

若想运用一些诗意的意象,如风、雪、月等来代替抽象的概念,使观点在不失准确性的同时富有动人的诗意,不妨看看下面这篇,森林、大海、明月、小鹿等皆被作者拾取其中,成为了绝佳论据~

《跳脱“唯一”陷阱,漫看山河万朵》

 内 容 提 要 ▣题目类型:观点类材料作文▣适用主题:人生选择、唯一与多元、主业与副业、斜杠青年▣行文思路:▣点睛佳句



高山流水觅知音,且歌且行共奔赴

文/得鹿梦鱼

  《诗经》有言“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双向奔赴于人与人之间是高山流水,且觅知音;于人与国之间是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于国与国之间是睦邻友好,美美与共。(开篇回扣题干,引出论点)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人与人的相遇是一首没有曲调的歌,双向奔赴则是为这首歌奏响了高潮。且看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的真挚情谊,绸缪之间,留下了“千年万岁,椒花颂声”的愿景;且观元稹和白居易的惺惺相惜,梦醒之后,发出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思念;且闻刘禹锡和柳宗元的一见如故,谈笑之间,许下“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的希冀。人生得一知己足以,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可见人与人的双向奔赴是如此真挚,如此动人。(人与人的“双向奔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个人与国家的相遇是云与水的相撞,而双向奔赴则是用涓涓“小我”汇成浩荡“大我”,共同涌向成功的海洋。君可见叶圣陶为了教育事业付出心血,开中国现代教育之河,育有志青年,挽救祖国于大厦将倾之际。君可见钱学森为处于黑夜的新中国,带去科学的光。即使回国之路艰难,恩师劝阻,只要祖国需要,他也心甘,如今他的贡献已为祖国遮风挡雨数十年。时光永不停歇,精神穿透岁月。国家亦不负个人期待,下达每一个利于人民的政策,不管是精准扶贫亦或是义务教育,国家致力于让每个人都精神富足,生活富裕,立志于让我们共同向社会主义强国迈进。个人与国家在双向奔赴中,共创美好未来。(人与国的“双向奔赴”)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国与国的奔赴是万水千山,共赏一轮明月。纵观千古,无论张骞通西域的互惠互利,还是郑和下西洋的互通有无,国与国同样双向奔赴,和平共处。国与国的奔赴是山与山的相连,是让世界变成地球村的发展变迁,和平发展的环境让我们时隔千里,却心心相连。揆诸当下,从“乒乓外交”到“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建,使得国与国之间互惠共赢,关系更加紧密相连。(国与国的“双向奔赴”)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双向奔赴不仅是前辈们的筚路蓝缕,也是后辈们的继往开来。就让吾辈青年与祖国双向奔赴,于高山流水处寻觅知音,且歌且行中,共同前往祖国繁荣昌盛的未来!(结尾总结升华,书写愿景)


结构清晰,干净利落。文章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分别写了人与人、人与国、国与国之间的“双向奔赴”,结尾提炼升华,点出吾辈青年与祖国之间的“双向奔赴”,表达愿景。既不拖沓啰嗦,也不过于简化,言辞简练,清晰易读。

下面这篇文章也是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的,语言优美,感兴趣的小纸条可以看看~

《骋怀跨越山海,携手共赴未来》

 内 容 提 要  ▣题目类型:观点类材料作文▣适用主题:双向奔赴、双方关系、真心投入、“可为”与“有为”、合作交流、

句式工整,语言优美。文章分论三段结构、句式相似,而在具体论证时,也常使用相同的句式进行排比,如:“且看……且看……”“君可见……君可见……”等,读来情感充沛,朗朗上口。与此同时,作者善将各类意象融入论述,把“双向奔赴”作“歌”“云与水的碰撞”“万水千山共赏一轮月”……优美动人,极显文采。

升格建议:

①第二段的论证没有体现“双向奔赴”,详见“练笔情况总结”,此处不再赘述

②论证较为单一,都是从正面的角度去论证的,建议在“国与国的双向奔赴”中,列举一些反例,丰富文章的论证。



于漫长一生,高考亦不过“沧海一粟”。奋斗了,就寻一个结果;有路,就拼一个未来。少年们,勇敢向前,走过这一程吧!不问过去,不惧将来!

为助力高考,阿君为大家准备了超实用的“抱佛脚指南”,快来看看,争取多添几分~

《抱佛脚指南:应急备考计划!》

温馨提示,超长干货预警,可以先收藏再慢慢看~ > > 本 文 目 录 < < 1.考试临近,如何


(图片来源于pexels、摄图网,侵删)

▣ 本文文字版权归纸条App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