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纸条 -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语文教育一看就能用的作文素材

2024高考:北京卷

议论文:“历久弥新” ;记叙文:“打开”

点击底部练笔按钮

参与征文赢现金大奖!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

请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要求写议论文,题目是“历久弥新”。

破题时,可借助材料的提示来理解“历久弥新”的内涵。

“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

“在时间的淬炼中”即“历久”,说明事物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这对文章论据的选择做了限制:应当选择有一定的时间积淀的事物作为论据,不能是近期才出现的新兴事物。

“愈显活力和价值”即“弥新”,说明这些事物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反而更有活力,显现出了新的意义与价值。

综合来看,“历久弥新”的内涵为:一样东西经历了很长时间,不但没有衰败、陈旧,反而更有活力,更显价值。

破题时,我们需要思考:

①什么东西可以历久弥新?针对这一点,材料引语也提供了一些提示。

“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可以发现,这句话所说的主要内容其实都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这提示我们:写作时,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

②为什么这些事物能够历久弥新?

关于这一点,依旧可以利用材料的提示。

能被人“常读常新”,说明其具有深厚的内涵,能够经得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反复咀嚼。这种内涵不局限于表面的文字或形式,而是深入到了内在的精神和哲学层面。比如《论语》《庄子》等经典书籍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智慧,能够触动人心,给人带来启发,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具有永恒的价值。

能被人“常用常新”,说明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能够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实践意义使得某些事物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真正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能够“亘古常新”,是因为其蕴含着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是一个民族的源头、根系所在,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这些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促进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除了这三点以外,也可以发散思考,比如,能够历久弥新的事物常常也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这些事物能够不断地吸收新的元素,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演变,从而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它们也能够与不同的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形成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去了解和欣赏。

③从当代青年的视角出发,思考当代青年可以做什么,该怎么做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比如,要想让事物历久弥新,前提是做好辨别和筛选的工作。对于不好的事物或好的事物中不好的部分,我们要勇敢积极地淘汰它们,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对于好的事物,我们则要积极地传承并弘扬,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结合当下一些流行元素或新的传播媒介,扩大其影响力和关注度,助推其在当下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温故而知新”,在接触和思考中,挖掘其与新时代相应合的内涵、意义或价值,进行创新,使其历久弥新。


▎主旨总结

思考事物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以及青年人在新时代如何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发展、创新,以提高人们对它们的关注度,扩大它们的影响力,挖掘和增加其内涵,彰显其价值与意义。


▎立意参考

1.理清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接班人

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的追求,能引发全民族的情感共鸣,其内涵的意义符合社会期待和人们的自我期待,对时代发展有指导意义;我们应结合时代需要建立相应的筛选机制,去文化之糟粕,使文化之精华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2.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提高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扩大其影响力

新时代有多种提升事物活力和价值的方式,如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扩大其影响力和人们对它们的关注度,助推其在当下的发展。

3.结合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进行创新,书写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内涵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理应顺应国家“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的政策方针,汲取图书典籍、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进行学习、传承,并赋予其与新时代相应的内涵、意义与价值,使之历久弥新。




(2)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人际交往需要打开心扉,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打开,发现新的自己;打开,带来新的气象。每一次“打开”,都有一段故事。

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

首先来看题目本身。“打开”是一个动词,既可以指身体上的动作,也可以指心灵上的延展,还可以指某种领域范围的扩大。我们可以据此展开联想,思考几个问题。

①谁做出了“打开”这个动作?换言之,文中的“我”是谁?

可以是人,比如自己、同学、长辈等;也可以发挥想象,将其定为某个身份较为特殊的人,比如航天工作者、基层扶贫工作者等。除此之外,“我”还可以是拟人化的某物,比如窗子、箱子等。

②“打开”什么?可以是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具体可结合材料提示来理解:

“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我们可以思考:打开哪里的视野?可以是身边的视野,例如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身边人的优缺点,并关照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可以是社会的视野,例如破除信息茧房,了解社会现象与各方观点,并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判断哪些观点值得推崇,哪些需要摒弃;还可以是国际的视野,关注国际大势与时代趋势,思考中国的发展道路,勇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责任。

“人际交往需要打开心扉”,“打开心扉”为的是“和谐共处”。除了人与人之间需要和谐共处外,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文化之间也需要和谐共处。

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将文中的“我”设想成一位在非洲工作的中国铁路工程师,“我”见证了中非之间打开心扉、合作共赢的友谊。可以写一个这样的故事:“我”是一名中国铁路工程师,“我”与许多同僚一同前往非洲进行基建工作,帮助非洲建设起自己的铁路,并向当地员工倾囊相授技术经验。如今非洲基建成果越发显著,人民生活也越发幸福,我深感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之益处。那一座座铁路桥不仅是经济发展之桥,更是跨文化的民心桥。

也可以将文中的“我”设置成物体,如:

“我”是丝绸之路,千年前我目睹张骞跋山涉水,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如今,我走向了更远的地方,在“一带一路”的旅途中,见证了中国打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新格局。

“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这句话的关键词是:科技、打开思路、创新。结合这几个关键词,我们可以联系实际,回溯我国某些重要科技成果的产出原因及过程,用它们的问世“打开”了我国在某些重要领域的新局面来扣题。

比如,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的实力,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开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新局面。

为使文章更加新颖独特,选择从这个角度去书写的话,可以采用物体的视角进行构思写作。

③“打开”之后,有什么结果,产生了什么作用?

可以看材料引语的后半部分。

“打开,发现新的自己;打开,带来新的气象。”这是“打开”之后产生的结果和作用,这提示我们文中需明确写出“打开”之后出现的变化,以及“打开”之后产生的影响。

“新的自己”提示我们,文章可以体现“打开”对个人的作用,如改正缺点、获得鼓舞、增加学识、树立理想、明晰担当等。

“新的气象”,“气象”一词可以指“指事物的情状和态势”,这提示我们,文章可以体现“打开”之后对整体局面的作用,如人际关系、文化之间的关系、国家之间的关系等。但无论如何,“打开”的作用必须是积极的、正面的。

④“打开”时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即愿不愿意“打开”?

为使文章情节更加波澜起伏,写作时可以设置这样一条情感脉络:不愿打开——被动打开——主动打开。

联系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从清末的“闭关锁国”到如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的对外交流正是经历了“封闭国门——被动打开国门——主动打开国门迎接新时代”的变化。


▎主旨总结

从个人、人际、文化、国家等角度,书写关于“打开”的故事,展现“打开”的积极影响。

▎立意参考

1.打开格局,抛开文化偏见,促进文化交流

2.打开视野,思考国际关系,承担青年责任

3.打开心扉,寻求自我成长


最新、最全的专业解析就在纸条app!本次纸条杯高考作文大赛搜罗了全国各地的作文真题,任君挑选~

无论你是刚出考场的真英雄,是即将直面高考的小可爱,还是离开中学时代的文字爱好者,都可以来练练笔呀!期待你们以笔为刀剑,斩获纸条君精心准备的丰厚奖项!(积分个人战,1~10名都有奖,最高现金¥888元(✧◡✧)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 本文文字版权归纸条App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