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纸条 -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语文教育一看就能用的作文素材

人物特辑 | 尘烟中的诗人

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尘烟中的诗人

提及诗人,人们的脑海中也许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张扬而肆意的身姿,也许是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策马奔驰的身影,也许是余光中写下“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时寂寥而沉重的目光,也许是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铿锵有力的希望之声。

诗意,会在天上明月的微光中浮动,会在地上的江河里流淌……但你可曾想过,诗意也会在一枚螺丝里沉睡,在一个外卖箱上栖居?在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生活的尘烟中砥砺前行,却也从不曾因生活的重负便失却了对诗歌的热爱。他们有些是外卖员,在深夜的奔波之后,他们写;他们有些是矿工,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后,他们写;他们有些是放牧人,在如水般淌过草原的羊群旁,他们写。他们是为了捡起地上的六便士而努力工作与生活的人,也是在平凡的人生中始终不忘记仰头观月的人。

切·格瓦拉曾说:“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奔波在生活尘烟中的诗人,以现实为原料,熔铸着动人的诗篇。诗歌是陪伴他们度过坎坷的药剂,也是滋养着他们灵魂的甘泉。生活或许一成不变,或许在某些时刻充满了无奈与迷茫,但只要有一双发现诗意的眼睛,那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在诗歌中被诉说。


适用考点:
人生意义、价值追求、个人与社会、理想信念
往年真题: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
2021年全国乙卷《追求理想与自身发展》
2020年北京卷《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2020年全国卷三《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2020年上海卷《个体与进程》



郑小琼:颠沛半生 线长情深


▣ 荣誉成就: 

中国当代作家、人民文学奖获得者

▣ 事迹回放:

进入生命的寂静,我凝视着苍穹/在喧哗的人群中寻找自己,当我/唱完了那首歌谣,群星皆已熄灭
——郑小琼《秋夜群星

郑小琼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市的一个贫苦农家。家庭的贫穷让郑小琼早早地面对了生活的艰难。在中专毕业后,她辗转来到了东莞黄麻岭,开始了打工的生活。她和大多数停靠在黄麻岭的人一样,每天在工厂、出租屋两点一线,为生活而奔波着。

那是2001年的东莞,狭小的出租屋里没有网络、更没有观看世界的荧屏,有关世界的来信都堆在地摊的杂志里。在单调的生活之中,这些杂志为郑小琼打开了一扇关于文学与诗歌的窗口。郑小琼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杂志上的诗歌与故事,在文学之中找到了共鸣与慰藉。对郑小琼来说,文学如一盏灯,让她在“生活中找到了微光,这些光是那样地脆弱,但它照亮了我在黄麻岭的日子。”

郑小琼的生活从不曾一帆风顺。在东莞的第一年,她经历了生病的折磨、被他人欺骗的痛苦与失业的迷茫。在失意的日子中,诗歌给予了郑小琼生活的勇气,也在她的心中埋下了一个理想的种子。郑小琼逐渐开始拿起笔,模仿杂志上的诗歌,写下或长或短的句子。她书写着工厂的机械轰鸣声;书写着背井离乡的自己在出租屋里的孤独;书写着自己对理想的渴望与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郑小琼将生活中的坎坷化作创作的养料,她在诗歌中书写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向世界传达着一个普通人对世界的思考与感悟。持续不断地阅读与创作让郑小琼的文学梦想不断地繁茂生长,终结出了动人的果实——2007年,郑小琼凭借自己的诗歌获得了人民文学奖。



郭金牛:远离故土 纸上还乡

▣ 荣誉成就:

深圳打工诗人、国际华文诗歌奖获得者
▣ 事迹回放:

一生只想做一件事/或抬头做人/或埋首写诗。
——郭金牛《在汉语强劲传播中写诗

1992年,农民出身的郭金牛离开了家乡湖北浠水县汪家坳村,开始了在深圳、东莞的打工生涯。二十多年来,郭金牛在多份工作之中辗转,从工地、货运到工厂流水线、地摊,他尝试在繁华都市寻求一个可以安居的角落。

在这些艰难的日夜里,所幸还有文学。对于郭金牛来说,无论生活再如何困顿,创作诗歌始终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是他生活中的必不可少一个重要环节。他在工厂的宿舍中写诗,在工友的工棚下写诗,在网吧中写诗。郭金牛没有将诗歌视为获取名利的工具,而是将诗歌作为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他写下的诗篇最终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扉。2013年,郭金牛的诗作《纸上还乡》获得了国际华文诗歌奖诗集奖。

获奖之后,无数的赞誉扑面而来,郭金牛却并没有迷失其中。郭金牛甚至从来没有和身边的朋友提起过自己获奖与出书的事情,更拒绝了文化公司的高薪聘请,继续着自己平凡的生活。“人类,可以在文学那高贵地出走。”对于郭金牛来说,诗歌是他永远的精神家园,他并不在乎自己的诗歌是否能够得到发表,他所要做的只是诚实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将对世界的感受记录在文字之中。



陈年喜:矿洞微尘 狭缝窥光

▣ 荣誉成就:

当代作家、诗人、第一届桂冠工人诗人奖获得者

▣ 事迹回放:

儿子/你清澈的眼波/看穿文字和数字/看穿变形金刚的伎俩/但还看不清那些人间的实景/我想让你绕过书本看看人间/又怕你真的看清。
——陈年喜《儿子》

出生在山西丹凤的山沟之中,陈年喜的前半生和大多数农民一样,在长大之后种地、放牛,靠着大自然的馈赠谋生。直到1999年,陈年喜结婚生子,生活的开支一下子变大,种地、放牛已经无法维持一整个家庭的生计。于是,他背上行囊,来到了秦岭南坡的矿地上,开始了十六年的矿工生活。

受家中好读书的父辈影响,陈年喜在矿洞的十六年始终带着书籍。矿地交通不便,与世隔绝,但文学如同挚友,抚慰着陈年喜的心灵。矿上工作十分枯燥,常常需要抱着机器在压抑的矿洞中等待好几个小时,陈年喜却在震耳欲聋的爆炸轰鸣声与四散的尘烟中思索着人生与生命,将脑海中的只言片语不断化作笔下关于命运的诗篇。他曾说:“如果有最长久的呐喊,那就是我的诗歌。”

2015年,陈年喜的颈椎病恶化,离开了矿洞。16年的矿洞生活侵蚀了他的身体,他已无法在外工作,所幸,他还有文学。于是,他回到家乡,提笔写作。在陈年喜最新的著作《峡河西流去》里,他不仅写自己,也写半生路途中的人与事,故土的景与情。“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陈年喜用诗歌照亮了矿洞的微尘,也用创作呐喊出了自己的生活。他的文字抚慰了自己,也感动了无数人。



组合技巧
这些出身于草根的诗人们,始终怀揣着对诗歌的热爱与理想,在生活的尘烟中叙写着有关现实的诗。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聆听到来自社会底层最真实的声音,也可以感受到一个普通个体在社会中是如何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种种矛盾的。

这个命题可以关联到凡人微光、现实与理想、脚下与远方、苦难与豁达等话题的思考。在具体运用时,我们可以通过列举铺排对应的人物素材,针对他们的精神特质及作品进行正面论证。


示例

回望历史,群星闪耀。仰望英雄,我们往往会心生失落,认为“生如夏花之绚烂”之辞皆与自己无关。但我们不能只看见群星,平凡生活中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一段独特的故事皆值得我们聆听。要相信,即便生为凡人,我们亦能以自己的方式闪闪发光。(提出论点)

走出大山,郑小琼在东莞工厂流水线上辗转谋生,她怀着满腔热爱,在车间的图纸、螺丝与车刀上寻找诗意,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现代社会中人与机器的矛盾;背井离乡,郭金牛寄身于窄小的城中村中,他将思乡之情托于诗歌,以笔墨作船,在纸上还乡,谱写了无数动人诗篇;“夹缝”求生,陈年喜在矿洞劳作16年,繁重的工作没能消磨他心中对诗歌的热爱,他以写作为灯,用诗歌照亮了矿洞的尘土,也温暖了他的生活。(抓住人物事迹的重点,铺陈叙写)

王安忆曾如此写道:“哪怕是这世界上的灰尘,太阳一出来,也是有歌有舞的。”在这广袤的宇宙中,我们每一个人虽如沧海一粟,但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与其面对高远的群星,哀叹于自身的平凡,在抱怨中碌碌无为一生,我们不如将目光放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用力且认真地过好当下的生活。或许终有一天,当我们蓦然回首,就能发现我们早已编织出了独属于我们自己的闪闪发光的人生篇章。(进行总结)



看完了这些诗人的事迹,小纸条们有没有得到一些启发呢?纸条君准备了题目给大家练练手~请小纸条们以“平凡与不凡”或“我的诗篇”为主题,运用纸条君提供的素材或小技巧写一个小文段~

除此之外,你还有读过哪些诗人的故事和诗篇吗?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 本文文字版权归纸条App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