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纸条 -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语文教育一看就能用的作文素材

高中练笔展示:创新与试错

干货!内含近期模拟考考情分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新,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可以错”,但“要坚决地试”。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试错是创新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创新的过程中,试错是越多就越好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解析回顾↓↓↓

高中练笔:创新与试错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新,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可以错”,但“要坚


上周的练笔题目是广州的二模题,大家觉得难度如何?

在谈本次的练笔情况前,阿君想先跟大家聊聊从2024年广州一二模作文题中透露出来的信息。

广州一模

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有人说,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观点,写一篇文章。

广州二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新,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可以错”,但“要坚决地试”。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试错是创新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创新的过程中,试错是越多就越好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从广州一模流传出来的标杆文和评审标准及广州二模的出题方式来看,“思辨化”是大势所趋。

先说广州一模,在作文板块,引发较多讨论的内容此前阿君略有提及。官方评审标准里,特别提及了题目要求的“明确立场观点”。

这一点落在部分人眼中,解读出的信号就是:禁止“骑墙”,即不能从“既要又要”的角度去写,必须坚定地站在某一方。

这样说对吗?对也不对。写作时,明确立场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分析论证过程中写出你是怎么排除BCD,对比EFG,最终选定观点A的。没有这样一个体现思辨抉择的过程,站队哪一方都无法为你的文章添分。


再来说说广州二模。不知道考上海卷的小纸条看到这种出题方式会不会觉得很熟悉?没错,此次广州二模的出题方式与上海卷的出题方式很类似,作文题目最终都是用疑问句的方式提出了此次写作的议题。

不熟悉上海卷的小纸条可以看看下面的题目,感受一下:

上海长宁二模:一个青年做一些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是其生命成长总必须要经历的吗?
上海静安二模:减少愤怒发生的机会并控制愤怒的情绪,比充分表达愤怒更好吗?
上海嘉定二模:原汁原味是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吗?

上海作为思辨类作文的先锋,其作文命题以简短但深刻而著称,审题难度普遍偏低,但构思写作难度较大,需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优秀的逻辑论证能力者,才能写出上乘文章。

从今年广州的模拟考题来看,广州也有向其靠近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家在写作时不宜在文中讲一些套话,而是要展现出一个清晰的、完整的逻辑论证过程。


说到这儿,就顺着来讲讲此次练笔中大家的主要写作问题:

一、搞错论述重点

有部分小纸条在论述时将重点放在“创新”上,弄错了论述的重点。

在这道题中,“在创新的过程中”是论述背景,“试错的数量”才是写作时要重点展开论述的。

何谓“论述背景”,即,命题人要求考生在文中论述的,不是在“追求成功的路途中”,不是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必须是“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将“试错”置于这个背景条件下来讨论,文章才算切题。

但也不能本末倒置,将“创新”作为论述重点,大谈特谈创新对个人、社会、家国的意义,这样就无视了题目设置的议题,会导致文章离题。

二、论证分析时,过于浅显,没有“往下深挖”

何谓“往下深挖”,即,不能说完“在创新的过程中,试错并非越多就越好”后,就转身去谈其他的,而不顺着往下谈“为什么”,谈“只追求试错的数量,会产生什么后果”,谈“真正使试错在创新过程中发挥功用的,是什么”。

三、语言表达不通顺

在这次练笔中,有几篇文章的论证分析比较深入,但具体论述时,各部分之间的承接以及语句之间的承接仍存在表意不明、表意过于绝对、逻辑不通的毛病。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篇练笔展示,文章全程通过逻辑推理和事实陈述来支撑论点,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



错而后思,审慎行之

文/一枝梨花春带雨

  ①王阳明之言“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揭示了试错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创新的过程中,试错是否越多越好呢?我认为不然。(先用名言引出论述重点“试错”,接着回扣议题,引出“在创新的过程中”这一背景条件,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回应,简洁明了)

  ②众所周知,进行创造与革新所必需的智识,并非闭门造车便可修得,它需要不断从无数个错谬的试验中脱胎换骨,磋磨成形。“药王神”神农氏正是经由一次次试错,才分辨出草木的平毒寒温之药性,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正是在一次次尝试、失败、改进又重来中,才最终修得“笑看稻香万里浪”。可见,经由试错,不断地付诸实践,逐个排除干扰项,浓缩提炼出可行的方向,迈往创新之路的步伐才能渐趋稳健,视野才能愈发清明,创新之路也才能渐入福至心灵、动则有成的佳境。(论述“试错”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

  ③然而,正视试错在创新征途的必要性,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放任犯错。要知道,现实并非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乌托邦,正如每次磋磨都会使玉石产生损耗一样,每次试错也都伴随着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或显示作有数字或刻度的成本投入,如时间与金钱等;或体现为无可衡量的心力的付出,甚至身体机能的不可逆的破坏。(展现出极强的概括、归纳能力)“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组织并亲临前线监督核弹实验,长期置于核辐射环境中“吃剂量”。在科研创新中,每一次试错,都可能是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辛勤工作的推翻重来,甚至意味着他们要用生命与危险再赌一次俄罗斯轮盘。在如此艰险的科研环境和巨大的身心压力之下,谁人能说,谁人又忍说“在创新的过程中,试错越多越好”呢?(聚焦于科研创新领域,将试错需付出的成本代价与“人体的生命健康”相联系,为“在创新的过程中,试错是否越多越好”这一观点找到了强而有力的支撑,使人很难从人性的角度予以反驳)

  ④更何况,错谬并非创新之母,也从没有过无数次错谬便能保证一定兑换出成功的定律。真正使试错在创新过程中发挥最大功用的,是每一次试错后的复盘与反思。错而不思则殆,学生若只在错题本上抄录下错题而不反省,下次考试多半会重蹈覆辙。哲学家波普尔曾声称,科学陈述只能被不断地证伪,并把科学发现归结为“从错误中学习”。证伪这一过程自然并非简单地、毫无技巧地犯错,而应当像任何一次严谨的实验一样严阵以待。正是在人有目的、有方向的主导与作用下,试错才得以成为创新的奠基石。(阐明“试错是创新的必由之路”的前提)否则,海量的试错也无非等同于动物的经验性条件反射——意义有限、永无尽头。

  ⑤故言,在创新过程中,更应当关注试错背后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审慎行之,徐徐图之。为一次试错行为赋上足够的砝码,才能使对应的代价减少付诸东流之险。(提出在创新过程中,对待“试错”的正确做法)君不见,王莽篡位建立新朝,行托古改制之事,使布匹龟壳与金银铜元同等作为流通货币,大幅变易上层政府机构名目,使官员措手不及,生民苦不堪言。他的终局是自己丧命叛军,其名遗臭万年,新王朝草草了结。这般罔顾现实状况,仓促鲁莽的试错,丝毫不可取。反观改革开放,尽管顶着压力与质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同志却仍秉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先谨慎地设置试点、而后视情况逐步推广,稳步推进,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方为试错之正道。

  ⑥古语早就教育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试错、容错、改错,是创新之路的常态。不将目光放于试错的数量上,而是错而后思,审慎行之,方能图谋创新复兴之大业。(紧扣“试错的数量”,总结全文)


入题迅速,逻辑清晰。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先开门见山地对题目问题做出了回应,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接着按照“论述‘试错’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试错是需要付出成本代价的,不可将目光放在试错的数量上——在创新过程中,面对试错的应有态度”。每个部分之间的衔接都十分自然流畅,使整篇文章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语言质朴,文从字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没有使用华丽的语言,而是专注于说理、论证,将复杂的观点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接受。这种朴实无华的写作风格,反而更加突显了作者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底蕴。

与这篇文章一样走质朴文风,专注于用说理使文章逻辑自洽、论点鲜明的还有下面这些,感兴趣的小纸条可以点击查看~

《怀青山之志,任浮云去来》

 内 容 提 要 ▣题目类型:观点类材料作文▣适用主题:坚守初心、坚定自我、对抗外界干扰、独立、人生智慧、看淡得失▣行文

《流水不歇,琢石成玉》

 内 容 提 要 ▣题目类型:观点类材料作文▣适用主题:潜移默化、文化传播、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恒心、耐心、匠心▣行文思


碍于篇幅,阿君没有在这张纸条里过多展开更多的考情分析,对这种分析感兴趣的小纸条可以来投投票,留言想看哪个地区/卷别的考情分析,后续可能会单开一个新专栏,专门分析各个地区的作文考情/各类卷别的考情!




(图片来源于pexels,侵删)

▣ 本文文字版权归纸条App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