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成长的舞台,课堂在校园里,也在生活中。
请以《这堂课,有我,有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解 题 思 路
1.判断题目类型
这次的练笔是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全题目《这堂课,有我,有___》,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2.分析标题关键词
标题关键词有三,“这堂课”“有我”“有___”。
“这堂课”需要我们明确写作背景,是哪一堂具体的课,或者哪个特别的生活场景。“课”结合材料引语可知并非特指校园的上课,也可以是生活中让人有所学习和受用的事。既是“课”,则意味参与的人有所学习、领悟和收获,也就是“让人成长的舞台”。
“有我”意味着“我”是课堂的重要参与者,记叙的也自然是关于“我”的成长故事,“我”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可以是上课的参与者、推动课程的配合者、主导课程的演讲者……
“有___”,需补足空缺,那就要思考“这堂课”“我”和“___”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堂课”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我”是其中的重要角色,“___”可以补充某个对象或者主题,结合“成长”这一关键词可以是课堂的效果,填精彩、巧思、掌声等;可以是“我”的感受,填欢乐、感动、热血、震撼等;可以是“我”的收获和成长,填有知音、勇敢、坚持、希望等;还可以是“我”发挥的作用,填有质疑、意义、传承等。
总的来看,这次练笔的立意在于:通过某一堂课的经历和体验,强调“我”在这堂课中的角色体验感,从而记录“我”的成长和收获。
3.分析材料引语
课堂是成长的舞台,课堂在校园里,也在生活中。
材料既点出了课堂的本质——成长的舞台,这就回归到小纸条最熟悉的“成长”主题了。
也延伸了课堂的范围——校园里、生活中,其实只要是让“我”能学到知识、领悟道理、触动共鸣、培养品格、提升素质,从而收获成长的,都是一堂好课。
因此,小纸条可以结合课堂与生活,选取自己体验深刻、收获满满的一次经历,回忆自己当时的角色和心情,以及感受到的成长的馈赠和收获。如这篇范文中的选材,里面罗列了许多关于亲情、关于校园生活的事例,小纸条们可从中参考选择一件,作为本次练笔的选材。
又如,写《这堂课,有我,有唤醒的梦想》。记初三时一次特殊的班会课,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同学们看着老师板书的主题张开的口又合上了。班主任看着低头的我们,默默打开了视频--我曾经是怎样的人(为了班会课特地跟家长联系提供的影像),一段段影像放过,熟悉的声音传来,抬头一看,是小时候穿着“戏服”打闹着要成为女侠的我,是扎着纸飞机嚷嚷着要上天的我,是推着眼镜一本正经带着“学生”晨读的我。是呀,长大了的我们不是弄丢了梦想,而是丢了说出口的勇气、少了虔诚的坚持,只是被成绩推着往前。这堂课,有曾经爱做梦的我,也默默萌生了敢做梦的我……小纸条可以借鉴这个思路,扩写或改写成自己的故事。
也可以写《这堂课,有我,有生命的震颤》,记一次在生物课上的野外观察,“我”跟着老师的带领,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耳听见自然的生命力,内心盈满感动和钦佩。
其实,无论从哪个选材展开作文,只要我们能把那段故事回味出真上了一课、吃了个教训、撞了个满怀等等的感受,也就是这段经历引发出一些“催人奋发、引人共鸣、助人成长”的思考和感悟,就不会偏题离题。当然,不要忘了强调“有我”(着重描写我的作用、行为、心理活动等)。
写 作 角 度
纸条君精心准备了适用于这个题目的一些写作角度,小纸条们可以在写作时参考哦~
1.这堂课,有我,有传承
从这个角度切入,可以写“我”作为参与者、体验者、见证者,在一些民间民俗活动、工艺展会、老街探秘等体验中,深感作为传承者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如可以把这堂课的背景设置在潮汕过年巡演的英歌舞表演下,“我”是表演队伍其中的一员,在英歌舞出圈全国、迅速走红的今年春节,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和媒体都涌了过来,现场可谓是锣鼓喧天、热火朝天。而“我”带着激动人心的荣誉感和传承家乡文化的责任感,完美表现自己、默契配合伙伴,贡献了精彩的表演。这堂课,于我,是骄傲满意的一课,于家乡,是自豪传承的一课。还可以把这堂课的背景设置在纪念馆、博物馆的参观活动下,“我”是暑假去实习的小小解说员,为了在活动中能给来参观的小学生讲好红色中国故事,“我”下了功夫背稿子、练腔调,最后圆满完成任务得到了带队老师的夸赞。这堂课,有我的新奇体验,亦有我的倾力传承。
2.这堂课,有我,有成长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切入,可以写“我”作为听课者、亲历者在别开生面的这堂“课”里实现自我的探索和个人的成长。成长是一个抽象的概括,小纸条可以根据具体的收获与感悟填写更加具象化的词语。如可以写“这堂课,有我,有勇敢”,当我看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遭到嘲笑和欺负时,我没有选择冷言旁观或默默走开,而是鼓起勇气,从旁观者变成助人者,释放友善和帮助的同时也收获了真诚的友谊。也可以离开校园,放眼社会,如这篇范文中的选材,以小见大,格局宏大、立意深远,虽不在课堂上,但这怎么不算一堂成长之“课”呢?
3.这堂课,有我,有情感的涌动
从这个角度切入,可以写这堂课带给“我”不一般的情感触动,这种触动可能是来自知识的精神洗礼、生命的灵魂震颤、生活里的真情流露。如在上鉴赏诗歌的课程,“我”在想象中与苏轼同驾扁舟吹江上之清风,同着芒鞋且吟啸徐行。在登滕王阁时,“我”赞叹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明景,也在极目远眺中似与王勃对话,感受他的悲从喜来、壮志难酬。书本的知识在想象或亲身体验之时达成了精神上真正的共振,带给“我”深刻的体验。
青春的课程表上,闪耀着知识的光辉,记录着成长的进程。我们每天都在上着不同的课程,是否有一堂课指引你前行的方向?是否有一堂课让你至今记忆犹新?看完今天的练笔解析,小纸条又是否对哪堂课生出了不一样的思考?快到练笔区踊跃举手,畅所欲言吧~
本周纸条君还解析了广州高考二模 ↓感兴趣的初中小纸条请查收↓
(图片源于摄图网,侵删)
▣ 本文文字版权归纸条App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