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纸条 -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语文教育一看就能用的作文素材

2023感动中国 | 人物特辑(一)

俞鸿儒、刘玲琍、孟二梅,平凡生活中的不凡人生

2024年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一年一度的颁奖盛典,向人们讲述着传奇人物的事迹,更向我们传递着炽热而坚实的精神力量,谱写着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散文作家张锐锋曾说:“平凡比非凡可能更有价值,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凡的极限。”人们往往只着眼于时代豪杰,却忘记了宏伟的长城并非一皇之绩,英雄亦非一人之功。动乱年代如是,和平盛世亦然。关注那些坚守于岗位,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们,将目光投向那些不常来到聚光灯下的非凡人生,是在浮华时代中对那些被忽略的时代正音的呼唤,也是对当下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今天,纸条君将为大家介绍俞鸿儒、刘玲琍和孟二梅这三位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一起去了解他们的榜样故事吧!


 俞 鸿 儒 
 初 心 尘 不 染 , 时 代 塑 鸿 儒 
俞鸿儒,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是享誉世界的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新中国科学建设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奠基者。

关键词:工匠精神、专心致志

1957年,在导师郭永怀的引导下,年仅29岁的俞鸿儒迈入了“风洞”这一充满奥秘与挑战的领域。自此,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航天航空事业。“风洞”可让飞行器模拟在空中飞行的复杂状态,从而让人们确认其是否存在设计缺陷,也被称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试验,是飞行器研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种种人们耳熟能详的国之重器,都离不开“风洞”的严格检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在科研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无法效仿国外风洞的制作方式。面对这样的困境,俞鸿儒没有退缩,而是大胆采用了危险程度更高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进行风洞试验。每一次试验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爆炸——有一次甚至炸毁了整个实验棚。在爆炸的轰鸣声中,在因试验而摧毁的碎片瓦砾之上,俞鸿儒和同僚们极深研几,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风洞的研究与建设之中。

无数次的失败最终铺就成通往成功的坦途。1958年,我国第一代激波管研制成功;1962年,JF-4直通型激波风洞问世;1969年,我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JF-8激波风洞建成……而面对随之而来的无数鲜花掌声,俞鸿儒总是淡然处之,他曾说:“做什么事都要别人说你好,那你活得多累。”正是这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专注,让他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航天航空事业之中,让一个个飞行器得以自由地翱翔于九天之上。


关键词:家国情怀、谦逊、时代使命

1928年,俞鸿儒出生于依山傍水的江西杉溪古镇,自幼时便显示出卓越的学习天赋。生活于动荡年代,目睹人们因落后而陷入种种苦难之中,俞鸿儒从小便在心中埋下了一颗报国的种子。时代的惊涛骇浪阻挡不了俞鸿儒求学的脚步,他从小镇杉溪一路奔赴至陌生的上海,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考取了同济大学数学系。

在勤奋读书的同时,他也关切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积极投身于社会运动之中,参加罢课游行,反对当时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在大学毕业之后,俞鸿儒主动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报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就此投入于风洞的研究工作之中。

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俞鸿儒从不曾夸耀自己的功劳,更一直将导师郭永怀的话铭记在心:“国家的科学事业,需要我们来做铺路石。”他始终关心着下一代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他曾说:“人的时间有限,谁也不能干一辈子,这个工作没人接手可不行。我觉得现代年轻人要多想一想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别人老欺负你怎么行。”

2016年,JF-12激波风洞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尽管这背后离不开俞鸿儒的技术思想指导,但俞鸿儒却主动把自己的名字排到最后,将荣誉让给更需要它们的年轻人。风华正茂时,俞鸿儒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国家的航天航空事业;白发苍苍时,俞鸿儒也不愿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他甘愿成为“搭台人”,为培养下一代力学接班人不懈努力着。


(俞鸿儒 图源央视新闻)


 刘 玲 琍 

 无 声 亦 有 爱 , 春 风 拨 清 音 

刘玲琍,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听力语言康复等工作,被誉为全国“特教老师第一人”,致力于帮助听障学生走出困境,融入社会。

关键词:人生价值、坚守理想

刘玲琍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幼时,刘玲琍的邻居是一位和善且充满耐心的聋哑人。在和邻居相处的时光里,她逐渐认识到听障残疾人在社会之中生存的种种困境。自此,她便在心中萌发了一个愿望:“如果有一所学校能让听障者从小识字、学说话就好了。”岁月悠然而过,这份愿望却并没有随着刘玲琍的成长而褪色。十四岁那年,刘玲琍毅然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十八岁那年,她正式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了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

面对这群“折翼天使”,刘玲俐奉献出了自己所有的关切与爱。她每天都耐心地花上几个小时给孩子们做一对一的说话训练。由于孩子们没有健全的感官来感知这个世界,刘玲俐需要用更夸张的口型和更高昂的声音来让孩子们摸索到正确发声的方法。一天下来,她的嗓音早已沙哑,她却对此甘之如饴。她曾说:“不是因为现在有这么多荣誉和这些称号,而是看到这些学生的梦想被我点燃,在我的努力下得到了实现。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特教老师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爱岗敬业、专注教学

在特教的岗位上,刘玲俐用心耕耘,以一颗真挚的心,谱写着动人的教育篇章。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孩子们,除了身体上与常人不同之外,有些孩子还会患有智力障碍,连生活自理都无法做到。面对这些孩子,刘玲琍勇敢地战胜了心中曾有的懦弱,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对学生的照顾与教育中去。在教学的工作之外,她手把手地教导学生们洗脸、洗衣服、剪指甲的方法,为他们缝补衣服,耐心地帮助学生们学会基础的生活方法。因此,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刘妈妈”。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声音的震动,刘玲琍甚至让学生将手伸进自己的嘴里,感受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她不曾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总是在夜深人静时刻苦地钻研听障语言训练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吸收了大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她结合自己在一线教学的经验,自创了唇舌操、触摸法、情景教学法等帮助听障学生更好地学习发音的教学方法。刘玲琍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岗位之上,用自己的努力同残酷的命运抗争着,最终以无私的奉献精神真切地点亮了这些听障孩子们的人生。

(年轻时的刘玲琍 图源湖南日报)


 孟 二 梅 
 暴 雨 现 真 情 , 大 义 勇 必 为 
孟二梅,中共党员,现任北京门头沟区大台街道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在北京特大暴雨灾害中转移受灾群众千余人。

关键词:不忘初心、无私奉献

深耕落坡岭社区基层工作二十余年,孟二梅熟悉掌握着每一户居民的家中情况。身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孟二梅尽心尽力地维护着社区的和谐。无论居民们碰到了何种困难,她都愿意尽心尽力地帮忙。社区内有老人腿脚不便,难以更换煤气罐。她二话不说,一搬就是十几年。改造社区内危楼,她亲力亲为,上下奔走。“有事儿就找二梅”已经成为了落坡岭社区居民的口头禅。

社区基层的服务讲究“认得清人、敲得开门、说得上话”。这十二个字,便是孟二梅多年工作成果的最好总结。“认得清人”,离不开孟二梅在社区日复一日的走访,而“敲得开门、说得上话”,便是居民们对孟二梅不吝付出的认可与信任。她说:“我一直像对待自己家一样来经营这个社区,与居民相处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人生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只要用心做事、真诚待人,一定会收获喜悦和欢笑,一定会得到居民的支持、理解、信任。”


关键词:临危不惧、有担当、责任意识

2023年7月,一场特大暴雨使得落坡岭社区断水断电断联,成为一座“孤岛”。与此同时,K396次列车也因暴雨滞留在了社区附近。在暴雨中,孟二梅收到上级通知,需要将K396次列车的乘客安置到社区内。落坡岭社区常住人口不足400人,且以老年人居多。此时的社区“自身难保”,却还需安置千余名乘客,看起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如此,孟二梅仍临危不惧,意志坚定地发动居民们竭尽全力地安置受困乘客。

危难面前见真章,再猛烈的暴雨也无法浇灭孟二梅心中坚定的意志之火。她紧急盘算着可行的安置方案,计算着社区剩余的物资力量,有条不紊地将千余乘客安置在仅有三百余人的社区里,让小小的社区成为了受困乘客关键时刻的“救生梯”。面对受困乘客食物缺乏的困境,她说:“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坚决不能让他们饿着。”在天灾之下,孟二梅无畏地承担起了自己的重任,她用自己的担当,在无情的暴雨之中点燃了一束照亮黑暗的火把,守护着人们的信念与希望。

(接受采访的孟二梅 图源央视新闻)


 小 纸 条 讨 论 室 

《感动中国》的榜样人物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所谓不凡,皆源于平凡。俞鸿儒心怀家国,深耕科研领域,挺起中国人的脊梁;刘玲琍专注于特殊教育,守护着“折翼的天使”;孟二梅深入基层,维护着一方安乐。他们是当代中国繁盛进程中的一颗重要的“螺丝钉”,为社会的前行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凡。了解了这几位人物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触和体会呢?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 本文文字版权归纸条App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