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纸条 -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语文教育一看就能用的作文素材

诗词意象·爱国|持剑远赴,山岳寄情

此身长报国,丹青书壮志


金秋时节,风朗气清,国庆佳节已至。于和平年代,我们追忆峥嵘岁月,遥想奋斗之路,方知今朝盛景得来不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多少英雄儿女抛洒血泪,捐躯赴国难;在中华热土上,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壮志满怀,心系家国事。

自古以来,报国理想便是文人骚客的常抒之志。诗人们以情怀为笔,以壮志为墨,在汗青史册中留下了众多不朽的爱国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诗作,一起在那漫漫长路、重重山岳、凛凛剑气中体会诗人们的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

 长 路 漫 漫 
 万 里 思 故 土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抒怀》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陈与义《咏牡丹》
年岁渐长,飘零半生,诗人陆游屡遭贬斥,报国壮志难酬。此时的陆游已年过半百,病体残躯,瘦弱不堪,客居江边。在强敌金戈铁马的践踏之下,半壁山河破碎,而当权者却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诗人纵有满腔报国壮志却也无处施展,只能于静夜之下遥望万里归途,于感伤之中祈佑社稷安宁。

“万里”二字既言诗人半生风尘仆仆的辛酸,也饱含着诗人对那万里之外的旧都故土的深切思念。即便自身处江湖之远,身限潦倒困顿之境,诗人却始终心系天下,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与后世顾炎武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遥相回响,寄寓着诗人赤诚而忠贞的爱国之情,闻来似有金石之声。

在金兵攻陷汴京十年之后,诗人陈与义亦在他乡追忆旧都,怀想故园。在诗人笔下,“路漫漫”既指归途遥远,也指国破家亡时间之漫长。十年光阴无情流逝,昔日心怀壮志的诗人在这山河破碎之际也已变得老态龙钟,可却仍旧不知归日将是何期。


 山 岳 重 重 
 望 断 天 涯 处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戚继光《望阙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一首《登高》,无愧为千古传诵的名篇。登高望远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抒情主题。当视野愈是辽阔,那目中的万里河山便更易激荡起胸中的无限情怀。

在辛弃疾的笔下,江河与山峦既是实景,更是家国天下的象征。词人以“郁孤台”三字作为全词的起始,使全词更有沉郁雄浑、巍然矗立之感,为后文的望远抒情奠定了悲凉深沉的情感基调。绝壁之下是奔涌的江水,仿佛汇聚着流离失所百姓们悲怨的泪水。词人遥望长安,却被重重叠叠的山岳阻隔了视线,胸中块垒难消。国耻未雪、金兵未去,这一重重山中究竟承载了多少忧思与悲愤?

苍茫海色,寒意四起,亲历十年抗倭斗争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于此境下伫望京师,不知心中将有几多感慨、几多喟叹。时节更替,故土山峦群峰尽染秋霜。遥望此景,诗人心中浮起无限家国忧思,便将心头血喻作重重繁霜,以示诗人心中那报效家国的满腔热血足可如这繁霜一般播撒在千峰万壑之上,直将秋叶层层染透。纵然逢临千种艰辛,而诗人那一片丹心也仍旧只为报国,笔下诗篇亦浸透着忠贞无畏的英雄气魄。


 剑 气 凛 凛 
 壮 志 盈 胸 怀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龚自珍《漫感》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令狐楚《少年行》(其三)
学成文武艺,正是报国时。“一箫一剑”,既张扬着青年洒脱奔放的意气,也暗含着诗人既贵“文才”,又重“武略”的雄心壮志。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诗人放眼天下,忧心家国,欲以满腔热忱兴国救弊,可纵然上下求索,却始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于此境下,诗人胸中幽恨难消,不禁直抒胸臆,感慨自身“徒具狂名”。

于霞光之中,弓箭闪熠着耀目光辉,锋利宝剑亦映照着点点寒霜。在诗人令狐楚的笔下,“雕弓”和“宝剑”蕴藏着坚硬凛冽的力量,承载了诗人的满腔豪情。一弓一剑,驰马扬鞭。保家卫国,征战沙场。诸多英雄的一生壮志尽数潜隐于那凛凛剑气、道道剑影之中。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一柄宝剑气势如虹,此剑出鞘之日,便是建功立事之时。


 小 纸 条 讨 论 室 
一代代人传承着热爱家国的精神力量,汇聚成了中华文明最坚实的根脉。在国庆节之际品读荡气回肠的爱国诗篇,那诗中的爱国之情便更是令人无限动容。

你还背诵过哪些爱国诗词?其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呢?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 本文文字版权归纸条App所有。